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銀監局局長陳瓊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記者 陳燕攝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汪文品)“農民借錢總是特別困難的。他們沒有有效的抵押物給銀行,銀行放不了貸款;他們沒有信用檔案 ...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銀監局局長陳瓊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記者 陳燕攝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汪文品)“農民借錢總是特別困難的。他們沒有有效的抵押物給銀行,銀行放不了貸款;他們沒有信用檔案,銀行也發不了信用貸款。我覺得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加快,金融機構對農民的‘家底’了如指掌,就無需任何抵押物也能發放貸款支持農業生產。”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銀監局局長陳瓊就農村金融如何提升服務等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希望盡快建立一整套的農村信用體系,讓金融之水更好地澆灌“三農”之樹。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全國共組建農村商業銀行468家、農村合作銀行122家,農村信用社1803家,村鎮銀行1071家。我國農村金融得到了長足發展,但農村“貸款難”的現狀仍未徹底改變。專家分析,造成農村金融貧血的真正原因在于,部分金融機構在縣域層面只存不貸或存多貸少。
對此,陳瓊告訴記者,金融支持“三農”有別于財政支持,如果農戶無法還款,金融機構要承擔風險。農民的資金需求規模相對較小,農民一般也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銀行需要掌握農戶的信用、經營能力、未來的收入流等情況,才能降低貸款風險,“農民的信譽是最高的,如果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農村信用體系,他們就能及時從金融機構獲得信用貸款支持農業生產。”
據介紹,作為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的安徽省金寨縣為創新農村信貸模式、健全風險管理機制開辟了新的渠道,農民“抵押難”、“貸款難”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緩解。中國人民銀行六安中心支行和金寨縣支行籌資建立了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基礎、覆蓋該縣所有鄉鎮農戶的信用信息數據庫,金寨縣13.6萬戶有效農戶信息被錄入系統,占全縣農戶的87%。
事實上,農村信用社改革十年來讓農村金融網點布局獲得較大拓展。多年來,安徽省農村信用聯社引領全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縣域和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規范內部管理,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扎實推進業務創新,已經發展成為省內業務規模最大、機構網點最多、覆蓋范圍最廣、服務群體最多的地方金融企業。
“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對“三農”金融服務提出具體要求。隨后,3月6日,銀監會正式下發了《做好2014年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加強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
陳瓊表示,金融機構要加強對農業的支持,與政策配套的金融體制機制建設一定要跟上,只有在完善的信用體系基礎上才能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地支持農業、服務農民。
背景資料:農戶的信用檔案詳細記錄了個人基本信息、家庭收支、家庭資產、家庭負債、金融服務需求等情況。一旦農戶有了信用檔案并錄入統一的數據庫,涉農金融機構就可以便捷地進行查詢,比如,貸款對象有多少房子,從事農林牧副漁中的哪個行業,家庭成員是否遵紀守法,村內口碑、信用等級如何等。然后再綜合分析農戶個人信用狀況,給予他相應的授信額度。
監督方式防騙必讀生意騙場親歷故事維權律師專家提醒誠信紅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稅務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個人信用企業信用政府信用網站信用理論研究政策研究技術研究市場研究信用評級國際評級機構資信調查財產保全擔保商帳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訓
華北地區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華東地區江蘇浙江安徽上海華南地區廣西海南福建廣東華中地區江西湖南河南湖北東北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西北地區青海寧夏甘肅新疆陜西西南地區西藏貴州云南四川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