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多家公司因為進入了“食品安全黑名單”,本已到放款階段的2000萬元貸款被銀行撤銷。記者24日從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采訪獲悉,自去年3月1日正式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深圳探索的“大數據”信用信 ...
前不久,多家公司因為進入了“食品安全黑名單”,本已到放款階段的2000萬元貸款被銀行撤銷。記者24日從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采訪獲悉,自去年3月1日正式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深圳探索的“大數據”信用信息監管模式已雛形初具,社會共治的信用建設體系逐漸健全。今后,類似于樂知福公司這樣有信用污點的商事主體,在經營過程中將寸步難行。
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99.6戶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我市新登記商事主體54.25萬戶,同比增長104%(其中企業24.87萬戶,同比增長90%,個體戶29.38萬戶,同比增長118%)。截至2014年5月31日,深圳市累計實有商事主體149.38萬戶(其中企業71.36萬戶,個體戶78.02戶)。按1500萬人口計算,深圳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99.6戶,繼續領先全國。改革帶動就業創業,推動納稅戶和納稅額不斷增長。據市國稅局統計,我市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一年,新登記納稅戶數23.90萬戶,同比增長82%,新增納稅人產生的企業所得稅0.94億元,同比增長49.8%。據市地稅局統計,新增企業納稅人18.61萬戶,同比增加9.95萬戶,貢獻稅收11.57億元,同比增加3.2億元。
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初步建成
改革不僅極大激發了社會的創業激情,帶來了商事主體的井噴式增長,而且改革探索創建的“大數據”信用信息監管模式已雛形初具。目前,全市商事主體登記及許可審批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已初步建成。依托平臺,各部門在實施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審批、行政監督管理活動中,主動獲取和使用商事主體信用信息,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水平,加強跨部門監管聯動。至今,各部門通過平臺共享行政許可信息22.2萬條、無證經營線索4227條。其中,市國稅局對已載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商事主體強化發票監管等后續管理手段,防范稅收風險。
不僅如此,深圳已將3.7萬多戶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的商事主體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向社會公示,占改革后全市新增商事主體的6.9%。載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商事主體及相關人員被納入信用監管體系,在辦理相關的登記許可審批、資質認定、銀行貸款等業務時受到限制,初步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此外,各部門還積極探索各行業、各領域的信用監管制度。其中,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建立了食品安全“黑名單”制度和藥品零售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公示失信企業和違法藥師名單;市水務局開展了水務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評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