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資金,還是資金!”當(dang)投資市場(chang)給予投資者(zhe)更(geng)(geng)多淘金的可能性時,如何得到更(geng)(geng)多的低息資金,以(yi)通過杠桿操作獲(huo)取更(geng)(geng)多收益,也(ye)滋生(sheng)了許多與政(zheng)策頻打擦邊(bian)球的“新興市場(chang)”,如股票配(pei)資,以(yi)及利用信(xin)用卡博取P2P短 ...
資金,資金,還是資金!”當投資市場給予投資者更多淘金的可能性時,如何得到更多的低息資金,以通過杠桿操作獲取更多收益,也滋生了許多與政策頻打擦邊球的“新興市場”,如股票配資,以及利用信用卡博取P2P短期高息標的等。
不過,這些“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卻遭遇了新的“禁令”。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人士指出,由于第三方支付端口難以監管,因此信用卡支付通道依舊未被徹底關閉。
A
“信用卡P2P”難杜絕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多數老平臺、大平臺均已關閉信用卡充值通道,但對于部分借道第三方支付機構的P2P新平臺而言,在大量的資金流和用戶流誘惑下,相關通道依然未被徹底杜絕。
當信用卡與P2P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二者結合在一起,卻衍生出了“信用卡P2P”這種新的投資模式。“假如擁有一張額度為2萬元,免息期為50天左右的信用卡,并使用這張信用卡通過第三方支付向P2P理財賬戶充值后,選擇期限低于50天的項目投資,經過順利周轉,不僅可以拿回本金還信用卡,還能獲取一部分利息。”一位曾嘗試利用信用卡投資P2P網貸的投資人表示。而這樣“借雞生蛋”的“無本生意”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視為“雙贏”的聰明之選——投資者加強投資杠桿,而P2P平臺獲得流量。
不過,有消息指出,今年春節前后,作為P2P平臺資金流入通道的第三方支付收到了央行“口頭禁令”,目前信用卡充值業務已經暫停。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多數老平臺、大平臺均已關閉信用卡充值通道,但對于部分借道第三方支付機構的P2P新平臺而言,大量的資金流和用戶流誘惑下,相關通道依然未被徹底杜絕。
事實上,有關部門叫停P2P信用卡充值的傳聞已非首次。《銀監會關于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銀監發〔2012〕60號)曾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個人信用卡(不含服務“三農”的惠農信用卡)透支應當用于消費領域,不得用于生產經營、投資等非消費領域。
不僅如此,早在2013年6月,去年6月央行下發的《支付業務風險提示—加大審核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防范網絡信貸平臺風險》也明確要求,“對網絡信貸平臺等投融資類商業機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為其開通信用卡受理功能,支付機構不得為其開立支付賬戶用于網絡信貸等投融資活動。”
然而,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雖然此后多家P2P平臺均關閉了信用卡通道,明確“禁止信用卡套現”“禁止信用卡充值”,而其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陸續暫停了這項業務,但依然有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對監管部門的多次重申“視而不見”。
其中,“商家代碼”的模糊被認為是主要原因。“目前在技術層面上,利用信用卡透過第三方支付端口劃撥的資金究竟被用于P2P平臺充值還是正常消費依然難以辨別。”有關專家分析指出。
B
資金活水流入網貸市場
從現實情況來看,3月P2P網貸成交量迎來了一輪大爆發。網貸之家數據顯示,3月份網貸投資人數96.16萬人(含多平臺重復投融資),整體成交量達492.60億元,均創新高。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為投資市場提供資金活水的,并不僅僅是信用卡。伴隨著國家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的要求,以銀行為主力的金融機構們,紛紛推出各種能夠“為居民提供有力的消費信貸資金支持和令人滿意的消費融資解決方案”的消費貸產品,試圖分食這塊巨大的蛋糕。然而,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卻逐漸出現偏離。有研究報告指出,2014年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挪作他用的現象嚴重,有超過26%的消費貸款沒有用于日常消費。
其中,苦于自有資金有限的投資者們也將目光投向了消費貸,通過申請無抵押,且計息靈活的消費貸,投資者可獲得數十萬的資金,進而將其投入高收益的股市,或P2P市場。
盡管受層出不窮的跑路事件影響,今年以來,網貸的投資人數和成交量持續下降。而3月份又恰逢股市節節攀升,因此不少分析人士對網貸并不看好。但從現實情況來看,3月P2P網貸成交量卻迎來了一輪大爆發。網貸之家數據,三月份網貸投資人數96.16萬人(含多平臺重復投融資),整體成交量達492.60億元,均創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P2P行業目前的分化也愈加明顯。網貸之家監測指出,3月份國內網貸數量為1728家,但排名前十的平臺就占據了日均交易額的44%,集中化趨勢開始凸顯。也就是剩余的1718家平臺在爭奪剩余的56%的份額,競爭變得更為殘酷。
在“大魚吃小魚”的生態鏈模式下,對于寄生于新興平臺的“信用卡P2P”而言,投資者自身承擔的風險也愈加擴大。“客戶將信用卡透支資金用于網絡信貸投資,使得銀行信貸資金變相進入網絡信貸領域,在操作上已涉嫌信用卡非法套現,特別是當貸款人和借款人為同一人時,網絡信貸平臺容易成為信用卡非法套現平臺,一旦借款逾期或形成壞賬,客戶無法償還信用卡欠款,導致網絡信貸風險向銀行體系傳導。”央行此前即指出。
另一方面,對P2P平臺而言,“更加關注平臺的經營狀況和風險狀況,重新審視定價和收益,把風控做好、將運營成本降低”,或才是明智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