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xia)午(wu),中國傳(chuan)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社會化媒體(ti)實驗室官方微(wei)博發(fa)布一條(tiao)消息,引發(fa)了政(zheng)務微(wei)信圈(quan)的熱議(yi)。微(wei)博表(biao)示,“政(zheng)務微(wei)信觀察”針對黨政(zheng)機關(guan)政(zheng)務微(wei)信后(hou)續發(fa)展(zhan)建設(she)策略,發(fa)出最新(xin)學術研判預警并建議(yi): ...
今天下午,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社會化媒體實驗室官方微博發布一條消息,引發了政務微信圈的熱議。微博表示,“政務微信觀察”針對黨政機關政務微信后續發展建設策略,發出最新學術研判預警并建議:理性評估,謹慎進駐。
一石激起千層浪,政務微信如何發展?占據領先優勢的公安警務微信又如何看待?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和全國公安政務微信協作聯盟的部分會員單位的微信運維人員。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政務微信觀察”首席評論員侯鍔表示,自2012年8月17日始,該研究機構就對政務微信進行了初始化“守候式”的全程緊盯觀察。記者也注意到,此前很多媒體有關政務微信的報道中,不少數據都來自“政務微信觀察”的發布。12月20日,“政務微信觀察”發布數據稱,截至當日,全國政務微信賬號超過3500個,日均活躍率為22.46%。其中,公安機關以超過1000的數量占據了三分之一。
經過一年多的觀察,結合當前統計數據分析、問卷調查及訪談等一系列調查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政務微信觀察”綜合研判,并向黨政機構發出學術預警建議:目前,政務微信功能已全面“被衰竭”,警惕“政務微信”淪為“政務失信”平臺。理性評估,謹慎進駐。“一方面是政策上鼓勵大家開微信,另一方面無論是訂閱號還是服務號,政務微信的發展之路逐漸被堵上,事實上的現狀就是不再對政府開放了。”侯鍔表示。
據全國公安政務微信協作聯盟的觀察,自微信5.0版本升級以來,訂閱號不再提醒、折疊顯示,都大大削弱了政務微信信息傳遞的能力。近期,騰訊微信在沒有任何預告的情況下,突然修改運行規則:用戶24小時未互動,政務微信將不能主動發消息。這再一次削弱了政務微信的互動交流功能,也引起了廣大政務微信運營者的意見。
山西一家公安政務微信的運維人員告訴記者:“我是真覺得申請了服務號,如果沒有起色變成僵尸號,這個是很可怕的,因為你失去的是‘公信力’。”
對此,全國公安政務微信協作聯盟智庫團隊成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警務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永忠教授認為,一個服務平臺,必須得面向更多的受眾,而且要利于使用;從用戶來說,要親民方便,沒有過多的限制。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做一個平衡,是需要平臺提供者和使用者考慮的。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劉徐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商業角度來看,騰訊進一步弱化微信的媒體屬性等功能,以保障產品的安全。至于能否真正達到弱化的目標,尚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