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證(zheng)監會(hui)公司(si)債券監管(guan)部(bu)發布《公司(si)債券日常監管(guan)問答(三)》,就相(xiang)關問題(ti)進(jin)行回答。證(zheng)監會(hui)表(biao)示(shi),對(dui)于證(zheng)券公司(si)及其從(cong)業(ye)人員存在惡意造假、嚴(yan)重不盡責等失(shi)信行為的,將嚴(yan)肅(su)處理,直至取消業(ye)務資格,并及時立案 ...
昨日,證監會公司債券監管部發布《公司債券日常監管問答(三)》,就相關問題進行回答。證監會表示,對于證券公司及其從業人員存在惡意造假、嚴重不盡責等失信行為的,將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業務資格,并及時立案稽查。
證監會債券部介紹,2015年9月份,證監會公司債券監管部對證券公司公司債券相關業務組織開展了全行業自查和現場檢查。檢查中發現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在業務制度,承銷、盡調、受托等業務環節存在多個問題。
一是業務制度未建立健全。包括尚未建立公司債券業務制度體系,部分重要業務制度缺失,已有業務制度但未及時修訂,公司層面缺乏統一制度或相關制度不完善等。
二是承銷業務合規性問題。包括未按規定對債券項目立項和內核,業務部門承攬、立項、承做的執行標準不統一,未嚴格落實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可能存在利益沖突的債券業務之間缺乏必要的隔離墻設置,未按規定保留推介、定價、配售等承銷過程中的相關資料,簿記建檔混亂,考核激勵機制重承攬輕督導等。
三是盡職調查業務合規性問題。包括盡職調查不充分,盡職調查涵蓋范圍不全面,留痕不充分,盡職調查底稿中重要內容缺失等。
四是受托管理業務合規性問題。包括未在債券存續期內監督發行人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未督促發行人設立或規范使用募集資金專項賬戶,未持續關注發行人和保證人的資信狀況,未在債券存續期內持續督導發行人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
那么,對發現(xian)的問(wen)題將(jiang)采取(qu)何種監(jian)(jian)管措施?對此(ci),證(zheng)(zheng)監(jian)(jian)會債權(quan)部表示,屬于(yu)沒有造(zao)成重大不(bu)(bu)良影響或嚴重后果(guo)的,擬由證(zheng)(zheng)監(jian)(jian)局采取(qu)日常監(jian)(jian)管措施;屬于(yu)已經造(zao)成重大不(bu)(bu)良影響或嚴重后果(guo)的,如出現(xian)了(le)募集資(zi)(zi)金挪用或轉借他人(ren)的情(qing)況,未在債券存(cun)續期內(nei)持續督促發行(xing)(xing)人(ren)履行(xing)(xing)重大信(xin)息披露義(yi)務(wu)等,由證(zheng)(zheng)監(jian)(jian)局核查(cha)(cha)證(zheng)(zheng)券公(gong)(gong)司是否履行(xing)(xing)了(le)勤勉(mian)盡責義(yi)務(wu),若未勤勉(mian)盡責,將(jiang)對證(zheng)(zheng)券公(gong)(gong)司依(yi)法依(yi)規采取(qu)行(xing)(xing)政監(jian)(jian)管措施;特別是,對于(yu)證(zheng)(zheng)券公(gong)(gong)司及其(qi)從(cong)業(ye)人(ren)員存(cun)在惡意造(zao)假、嚴重不(bu)(bu)盡責等失信(xin)行(xing)(xing)為的,我們將(jiang)嚴肅處(chu)理,直至取(qu)消業(ye)務(wu)資(zi)(zi)格(ge),并及時(shi)立案稽(ji)查(cha)(cha)。
監督方式防騙必讀生意騙場親歷故事維權律師專家提醒誠信紅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稅務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個人信用企業信用政府信用網站信用理論研究政策研究技術研究市場研究信用評級國際評級機構資信調查財產保全擔保商帳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訓
華北地區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華東地區江蘇浙江安徽上海華南地區廣西海南福建廣東華中地區江西湖南河南湖北東北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西北地區青海寧夏甘肅新疆陜西西南地區西藏貴州云南四川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