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xie)委員、重慶市政協(xie)副主(zhu)席陳貴云 “愛國、敬業(ye)、誠信(xin)、友善”是當代大學(xue)生最基本(ben)的(de)道德準(zhun)則(ze),如何讓這些(xie)道德準(zhun)則(ze)體(ti)現在就業(ye)中?高(gao)校招生如何向貧(pin)困、偏遠地(di)區傾斜?作為長(chang)期從事一線教育的(de)高(gao)校教授(shou)如何看待 ...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貴云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當代大學生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如何讓這些道德準則體現在就業中?高校招生如何向貧困、偏遠地區傾斜?作為長期從事一線教育的高校教授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陳貴云在接受商報記者專訪時認為,應建立大學生專門的誠信檔案,使之成選人用人依據。
談大學生誠信
應建立專門誠信檔案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在這次兩會上,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要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您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具體化?
陳貴云:我認為,要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還應有具體的東西來體現大學生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狀況,因此,應建立大學生專門誠信檔案,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評價。一名大學生從大一入學開始的學習成績、社會活動、與同學關系、是否熱心公益事業、是否樂于幫助別人等都記入誠信檔案。誠信檔案應同時存在于人事檔案中,并將其納入學業考核。專門誠信檔案要提供給選人用人單位,成為他們選人用人的參考依據。
談創新
應培養全方位創新人才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被排在首位。創新首先是創新人才的培養,您認為高校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陳貴云:創新的核心動力在人才。高校應該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健全協同育人機制,總結大類招生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經驗。相關部門要出臺高校專業建設及評價制度,讓高校學科建設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創新教學方法,加強課程與其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要建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中心,讓教師的知識、授課方式適應社會的需要。建立健全高校狀態數據庫,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機制。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推進實施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建設、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深化高校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研組織形式,加強科研人才隊伍、科研平臺和學術道德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緊密結合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技術急需,聯合攻關、協同創新,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防止科研工作“自娛自樂”,進一步提高高校科研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通過一系方式,全方位培養創新人才。
談教育扶貧
制定政策引“鳳”返鄉扶貧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許多人建議,扶貧先扶智,重點高校招生要向偏遠貧困山區傾斜。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陳貴云:近年來,重慶進一步提高市屬高校定向招生計劃,增加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學生上大學、上好大學的機會。通過這一政策,增大了高校在貧困地區的招生比例,這是一個好政策。同時,也應制定政策讓這些享受到政策陽光的學生返鄉獻智。
貧困區縣也要抓住脫貧攻堅的契機,結合國家義務教育均衡區縣驗收,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全面提升貧困地區受教育的比例。同時,教育資源好的地區要多種形式積極幫扶貧困區縣,并引導學校和學生與貧困區縣結對幫扶,提高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資源,積極開展農業技術培訓、進城務工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培訓,讓貧困地區群眾掌握技能,用科技扶貧。
談河長制
我市6月底落實到位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環境,是各級必須擔負的責任和使命。河長制的實施,會帶來哪些好處?
陳貴云:全市重點要緊緊圍繞長江、嘉陵江、烏江等重要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進出口、界內死”等為重點,按照省市跨境、區縣跨境、鄉鎮跨境和村級河流等,設立市、區縣、鄉鎮、村四級河長。據了解,全市3月將全面推進,4月完成編制,今年6月底全部落實到位。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全面推行河長制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實施河長制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崛起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不過,一條河涉及跨省、跨市、跨區縣,河長的管理勢必會非常復雜,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才能杜絕“形式化”。
各級河長要堅決履行管、治、保“三位一體”職責,找準河湖治理切入點和發力點,把工作抓實抓細抓深,強化日常督導,做到情況明、責任清、措施實、督得嚴。堅持以源頭治理為核心,堅持“治污水、護好水,保水質、降水耗,控源頭、管全程”的系統思維,統籌河湖水量管理、水質保護、水生態修復,健全監測監督體系,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