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虛擬貨幣交易網站Mt.Gox宣布破產后,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市場陷入動蕩。國內比特幣交易網站FXBTC近日公告表示,央行下發通知要求關閉所有比特幣相關網站的資金來往賬戶,并宣布不再處理銀行充值 ...
全球最大的虛擬貨幣交易網站Mt.Gox宣布破產后,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市場陷入動蕩。國內比特幣交易網站FXBTC近日公告表示,央行下發通知要求關閉所有比特幣相關網站的資金來往賬戶,并宣布不再處理銀行充值業務和銀行卡的取現業務。受市場利空因素的影響,比特幣、萊特幣等價格大跌。業界人士提醒,無監管、無信用支撐的虛擬貨幣投資風險不容小覷。
虛擬貨幣坐“過山車”
據統計,比特幣從3月4日的3951元人民幣/枚,一度跌至4月4日的2419元/枚,跌幅接近40%。而2013年,比特幣報價從80元人民幣漲至6600元,漲幅一度超過80倍。相關人士介紹,今年以來,有十幾款虛擬貨幣上市。記者在虛擬幣行情網站“聚幣網”看到,可以實現交易的虛擬貨幣達12種。不過虛擬貨幣的好日子并未持續多久。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宣布近5億美元的比特幣被盜,并申請破產保護,時至今日,這起破產謎案仍未在司法介入中得到破解。與此同時,國內的FXBTC、BTC38等比特幣交易網站相繼宣布由于監管部門的政策下發而終止比特幣交易。與此同時,第二大虛擬貨幣萊特幣也一路下跌。
虛擬貨幣缺信用支撐
一比特幣玩家告訴商報記者,和比特幣一樣,眾多虛擬貨幣都自稱為自由生成,但類似與Mt.Gox的破產謎團一樣,國內也有交易網站關閉。去年10月,注冊于我國香港的GBL交易平臺跑路,卷走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loor”因價值25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盜而宣布關閉。
經濟觀察研究院院長清議向商報記者表示,貨幣可以是實物貨幣,象牙、金銀、貝殼等曾作為實物貨幣;也可以非實物貨幣,以往是由銀行發行并擔保其信用,當發鈔銀行由主權特許產生或直接是中央銀行時,視為主權貨幣,或主權信用貨幣。由于非實物貨幣本身也是虛擬的,甚至可以是無形的,但主權貨幣之所以能夠流通,其背后的支撐是政府的信用,沒有信用保證正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命門”所在。
根據相關規定,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操作提醒
跟風“炒幣”不可取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虛擬貨幣的投資更像是投機。相關專家分析,從投資者角度看,與比特幣相似的有六七十種虛擬貨幣,其模式可復制性極強,與基金、股市等傳統投資方式相比,流動性不足是虛擬貨幣投資的致命缺陷,往往背后的操盤手只需要為數不多的資金,便能左右虛擬貨幣的漲跌,散戶最吃虧。全球各國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態度極其謹慎,如果監管不利,虛擬貨幣有可能成為洗錢等非法交易的途徑,跟風炒作虛擬貨幣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