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ri),深圳市多個交(jiao)通(tong)(tong)繁忙路口出現身穿“綠馬甲”、頭戴“綠帽子”的(de)身影(ying),格外醒(xing)目。他(ta)們的(de)出現源(yuan)于深圳交(jiao)警從8月開始的(de)整治行(xing)(xing)人和非機動(dong)車違(wei)法行(xing)(xing)動(dong),他(ta)們因闖紅燈等違(wei)法通(tong)(tong)行(xing)(xing)行(xing)(xing)為接受處罰,協(xie)助交(jiao)警維持交(jiao)通(tong)(tong)秩 ...
近日,深圳市多個交通繁忙路口出現身穿“綠馬甲”、頭戴“綠帽子”的身影,格外醒目。他們的出現源于深圳交警從8月開始的整治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行動,他們因闖紅燈等違法通行行為接受處罰,協助交警維持交通秩序。
據介紹,違法的市民可以選擇穿戴交警提供的統一著裝參與社會服務,協助維持秩序,或者選擇接受20元、50元或100元的分檔罰款。然而,這項治理闖紅燈行為的舉措卻因受罰者頭頂“綠帽子”而引發熱議。有網民認為,綠帽子帶有一定侮辱色彩,執法部門沒有考慮到市民的心理感受。也有人認為,應將關注焦點放在交通文明上。
有人被罰要民警拍照
7日下午,在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北路與解放路交叉的十字路口,記者看到,短短半小時內,就有十余名市民因為闖紅燈被交警攔下,接受處罰。大約一半人選擇協助執法。徐女士因一邊打電話一邊過馬路而忽視了交通信號燈,在接受交警處罰時,她選擇了協助執法。穿上馬甲戴好帽子后,她還將手機遞給了民警求拍照,“我移居到香港30多年了,回來一次接受教育也挺有意義的。”
對于這一規定,部分市民表示支持。深圳市民馬先生認為,如果常態化推出這種處罰措施,不僅新穎,而且讓人印象深刻,受罰過一次的人就會吸取教訓。還有網民表示,在某些人的潛意識里,闖紅燈不丟人,戴綠帽卻丟人,只要你遵守交規不闖紅燈,不就用不著穿綠馬甲戴綠帽勸導路人了嗎?
“綠帽子”引發爭議
深圳罰戴“綠帽子”的舉措也引發了更多爭議。在我國,通常妻子出軌時,丈夫會被形容為“戴了綠帽”,因此,有路人對闖紅燈的處罰措施采取強烈抵制態度。
不少網民認為,戴綠帽有侮辱色彩,違背了民俗習慣。網友“hugo”直言,“戴綠帽有點那啥……就不能換個顏色嗎?”
深圳街頭的不少男性市民接受采訪時也表示難以接受,戴綠帽子’對男人來說那可是個很大的侮辱,不如換個紅色的。”金先生說。還有人認為,“綠帽”體現了對人的不尊重,反而會引起反感,起不到好的治理效果。
此前,勸導、罰款、舉紅旗似乎都治不了闖紅燈的病根,深圳市兩年前實行的穿“綠馬甲”執法也因沒有堅持而未收到明顯效果,此次配套“綠馬甲”戴的“綠帽子”是否真能另辟蹊徑,起到治本之效?
“提高闖紅燈違法成本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法律的施行不可能立竿見影,更有待于對人們行為習慣的塑造,繼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夏正林說,“各地的重罰措施,是希望能引起公民的注意,逐漸扭轉錯誤的行為習慣,這是將紙上的法律真正滲透到行人的現實生活中,需長期堅持方能見效。”
夏正林認為,“全國多地出臺各種規定整治行人闖紅燈,深層原因在于中國‘汽車社會’加速發展過程中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行人‘湊夠一撮’就不顧紅燈綠燈,正是早期‘汽車社會’下行人路權意識淡薄和交通管理乏力的表現,其中牽涉社會、文化、法律等多方面因素。”
還有心理學家表示,闖紅燈反映出的是對于“規矩”的漠視,如果不解決深層次原因,只是去單獨地治理一個過馬路,短期內在部分區域也許會有些效果,長期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