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zi)治(zhi)區政(zheng)(zheng)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fa)(fa)布會(hui)(hui),通報(bao)全區社(she)會(hui)(hui)信用體系建(jian)(jian)設推(tui)進情況。記者(zhe)從發(fa)(fa)布會(hui)(hui)上獲悉(xi),今(jin)年自(zi)治(zhi)區將重(zhong)點(dian)建(jian)(jian)立“紅(hong)名(ming)單(dan)”和“黑名(ming)單(dan)”發(fa)(fa)布制度(du),制定聯合獎懲對(dui)象清單(dan)和措施清單(dan),探索行政(zheng)(zheng)審(shen)批守信“容 ...
近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自治區將重點建立“紅名單”和“黑名單”發布制度,制定聯合獎懲對象清單和措施清單,探索行政審批守信“容缺受理”等便利化服務和建立自然人、法人信用糾錯修復機制,讓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制度、基礎和能力建設,信用體系已初步建立,政策制度不斷健全,信用平臺逐步完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征信、管信和用信,又涵蓋政府、企業和個人,內容多、工作量大。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我區“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約束機制已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格局正在形成。2016年,我區有9328名“老賴”被限制工商注冊,各級法院依法公布失信被執行人7.2萬人次。
下一階段,自治區將繼續推進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二期工程建設,拓展延伸平臺服務功能,與自治區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平臺和各級政務服務平臺進行全面對接,確保建成“上聯國家、下聯盟市、橫聯部門”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統,方便企業和個人通過“信用內蒙古”網站實現“一站式”查詢。
另外,自治區將從2018年起全面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同時建立完善部門信用信息歸集長效機制,加大與社會征信機構、金融保險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信息共享力度,在行政審批、項目申報、政府采購、評先評優等領域不斷擴大信用信息核查和應用范圍,探索將個人信用信息納入醫療衛生、旅游休閑、教育培訓、公務出行、社會保障和商業金融領域的惠民應用服務中。
近期,自治區發改委和人民銀行將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全面擴大聯合獎懲影響力。自治區將以呼和浩特市和烏海市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為契機,持續深化信用服務產品開發和創新,積極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鼓勵、引導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充分利用信用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