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大公將21家網(wang)貸平(ping)臺(tai)列入黑(hei)名(ming)單》報道流傳于各大門戶網(wang)站(zhan)財(cai)經版,多(duo)(duo)家眾人印象中表現良好、規矩運營的網(wang)貸平(ping)臺(tai)均(jun)榜上有名(ming),多(duo)(duo)家網(wang)貸平(ping)臺(tai)被(bei)標注”相關重(zhong)大信息披露不(bu)充分(fen)”、“缺少第(di)三方信用評級(ji)”、 ...
近日,一篇《大公將21家網貸平臺列入黑名單》報道流傳于各大門戶網站財經版,多家眾人印象中表現良好、規矩運營的網貸平臺均榜上有名,多家網貸平臺被標注”相關重大信息披露不充分”、“缺少第三方信用評級”、“債項信用風險無法揭示”等問題,究其年初大公國際與積木盒子、陸金所的一番”論戰“后,此次再次披露數十家”問題平臺“令網貸圈子又開始一番調侃:究竟在大公眼中,哪些平臺才是靠譜的呢?
誠然,對于P2P網貸這個正在快速奔跑的行業“新人”,因其不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加入,投資金額超速增長而備受關注,呼吁“行業監管細則”、“第三方托管”的聲音從不間斷,但真正實施并不見眉目,因此,對于解答投資人的投資疑慮似乎也需要像大公這樣的評價機構,我們對于一個平臺的評測,更多需要是平臺各項真實數據、投資項目、平臺實際經營情況中衡量其風險值,然而,在大公國際的報告里,質疑平臺的主要是信息披露度和披露規范性,進而設定網貸平臺黑名單和預警名單,而對于平臺資金流動、投資借款人統計、各種運營數據比值,這些慣用的量化分析指標幾乎沒有被提及,一份專業性評價報告,看上去高大上,實質經過推敲,更多不過是大公在主觀”認為“。
針對此次被列入大公信用黑名單,微E貸負責人首先對于大公的信用評價報告來源比較質疑:”一來他們并沒有針對各網貸平臺進行實際調研,僅是以簡單的’對...跟蹤發現‘,怎樣跟蹤?如何確保他們獲取的信息準確性?沒有相關說明。那么,由此得出“這些平臺是有問題的”這樣的結論就頗為令人深思了。“
另外,該平臺負責人表示,對于大公列舉的所謂多項問題,微E貸均可作出合理回應,”首先,微E貸屬于純P2P網貸平臺,我們只作為借貸信息中介,投資金額智能投進每個審核通過的真實項目中,平臺不存在設立資金池;其次,對于他們指出微E貸’平臺信息披露不充分‘這一點我們可以明確表示,微E貸每個項目均是真實、并經過平臺工作人員和投資人共同考察的,每個項目的資質審核文件多達百份,可在網站直接查閱,所有這些文件我們均有原件留底,可供有疑慮的投資人和監督機構審查;再次,微E貸自成立初期便設立由投資人發起組成的’投資人監督委員會’,對平臺各項目有直接監督權,相比較于掛名監管的機構更起到實際作用。”
“不過,對于大公信用對微E貸發布此次評價報告我們還是持積極態度的,因為這說明網貸行業正在逐步走向多方監管、引導平臺加強監督自律的趨勢,這對于整個行業發展都是良好的信號,只是希望未來更多信用評價機構作出相關評價報告之前是本著‘務實調查、準確數據、真實信息’的原則,而不能因為機構的主觀看法冤死一些好平臺。畢竟,網貸行業還是需要更多正面的鼓勵促使其持續、健康發展。”微E貸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