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市場(chang)化發展起步(bu)較晚,與市場(chang)經(jing)濟相(xiang)適應(ying)的信用(yong)建(jian)(jian)設面臨歷史和(he)現實的諸多復(fu)雜情況。近(jin)年來(lai),黨(dang)和(he)國家高度重視信用(yong)建(jian)(jian)設,十(shi)六大(da)以來(lai),黨(dang)中央國務院已經(jing)出臺(tai)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推動社會誠信體(ti)系建(jian)(jian)設。專家認 ...
由于我國市場化發展起步較晚,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建設面臨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復雜情況。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信用建設,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出臺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專家認為,伴隨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和社會治理的逐步完善,社會信用建設健康發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誠信是企業、立身之本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意,當前,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新的歷史階段中,我們也面臨著許多的矛盾和問題,不得不說,誠信缺失是產生這些問題和矛盾的根源之一。
有些時候一個不誠信的企業,一個不誠信的事件,可能對一個企業是致命性的,甚至有時候對一個行業都是致命性的。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表示:“企業能不能成為一個百年老店,能不能在世界上永遠不倒,我認為核心問題是誠信問題。誠信跟社會責任是一致的,很多人往往把社會責任放在企業之上,哪個企業賺的錢多,就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好,我認為企業真正的立身之本是誠信。”
李金華是在8月28日舉行的2015中國企業信用傳遞啟動儀式暨高峰論壇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作為乳品行業的知名老企業,完達山經歷了中國乳業消費信心從失去道重塑的每一個進程,對于誠信問題感觸頗深。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王景海表示:“中國不缺好奶粉,更不缺好產品,缺少的是信任,只有全社會都堅持誠信為本,擔當社會責任,才能贏得廣大消費者的責任,民族產品保健康,民族產業才興旺。”
國資委行業協會聯系辦公室副主任認為,企業是信用主體,信用責任主體,要讓企業明確,信用在我國已經成為市場主體行為的約束,其信用依據是決定企業能否參與市場的正規范,這在我國正在實行。目前我國已要求凡在政府采購招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等行政事項的管理中,社會主體必須出具由第三方信用機構出具的信用記錄和評價報告,企業參與市場將越來越取決于它的信用表現。
張濤表示:“隨著征信管理和各種信用信息共享,信用制度越來越透明,管理力度越來越大,企業黑名單的報道,如果相應的周期內不能摘下,企業生命也將要就此完結。”
中國誠信體系建設正全力推進
據張濤介紹,我國市場化發展起步較晚,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建設面臨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復雜情況,信用建設的系統情況面臨許多艱巨的任務。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信用建設,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出臺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張濤認為,伴隨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和社會治理的逐步完善,我國社會信用建設健康發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而據信用研究中心副主編兼秘書長陳登立透露,今年的7月份,國務院11號文里面已提到,未來的在公共管理過程中間,信用信息、信用評價的結果是作為很多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間的必備條件或者必要討論。
張濤還表示,加強企業誠信宣傳引導力度,進一步推動我國企業信用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信用傳遞如星火燎原,是信用信息正能量,在企業、行業和社會中的有效傳播,通過企業信用傳遞加強企業誠信,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和行業自律發展,是新形勢下推動社會誠信建設的新視野、新思維、新方式。”
張濤建議,企業誠信建設是一個有關誠信和信用完整的建設體系。要抓好系統建設,一是信用文化建設,要大力培養講誠信最有用的核心價值觀,通過信用文化建立規矩,使誠信和信用成為企業和企業人的真正責任自覺,切實以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對社會表達誠信,創造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經營局面;二是信用數據庫系統建設,要加大投入積極引入,完善全方位的手段;三是要建立信用目標對接的風險排查預案,確保關鍵結點信用風險先期可控;四是建立誠信制度,加強信用考核,實現企業信用面向社會的精品輸出效應;五是引用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