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辭(ci)(ci)職就(jiu)像一場‘說(shuo)(shuo)走(zou)就(jiu)走(zou)的旅行’。”萬州(zhou)市民(min)崔文在一家(jia)化工(gong)公司(si)從(cong)事人力資源工(gong)作已有四年,說(shuo)(shuo)起90后“閃(shan)辭(ci)(ci)”現象,她(ta)雖習以為(wei)常,但(dan)忍不住吐槽(cao):“不到三個月就(jiu)辭(ci)(ci)職,最(zui)短的剛來(lai)一天就(jiu)走(zou)了。‘閃(shan)辭(ci)(ci)’浪費了公 ...
“現在辭職就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萬州市民崔文在一家化工公司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已有四年,說起90后“閃辭”現象,她雖習以為常,但忍不住吐槽:“不到三個月就辭職,最短的剛來一天就走了。‘閃辭’浪費了公司很多人工成本。”
近日,一家專門針對職場個人誠信行為的全國個人職場誠信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啟動。畢業于哪所學校?在哪兒上過班?表現如何?通過該平臺全都能查到,個人失信行為也將記錄在案。“閃辭”族,要注意了!
為啥建立該平臺?
希望企業和員工實現雙贏
“近年來,‘閃辭’、違約、惡意跳槽等職場失信行為屢見不鮮。”全國個人誠信檔案查詢平臺負責人李海彬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有些年輕人稍不如意就跳槽,造成了企業和個人雙方損失。他稱,個人失信行為使得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對年輕新員工失去信任,不愿再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去培養新人,寧愿高薪“挖角”,這樣一來,容易造成員工不滿,對薪酬要求更高。另外,剛出校園的年輕人也就少了更多工作機會。
“建設這個平臺,把個人的職場誠信表現從線下搬到線上,讓人不愿失信,不想失信,不敢失信。真正做到‘一處失信,處處受戒’的效果。”李海彬說,未來他們希望能實現個人職場誠信約束和激勵體系的“全覆蓋”,使企業也愿意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培養新員工,達到雙贏的目的。
平臺咋運作?
查詢信用信息需求職者同意
該平臺究竟如何工作?昨日,李海彬告訴記者,用人單位和個人均可在網站上注冊,用人單位注冊經過審核后即可獲得自己單位的云空間,即為自己的員工建立電子網絡檔案,記錄其真實表現、獎懲記錄等。
“這些信息是完全保密的,外單位無權查詢。直到某員工離職后,單位點擊‘離職’按鈕,該信息將匯總到大平臺中。”李海彬說,如果一名員工建立了個人檔案,當他再次求職時,用人單位就可以在平臺上查到其基本信息,包括籍貫、電話、學歷、畢業學校、工作經歷等。不過要想獲知在前單位詳細的工作表現,則需獲得本人的認可并輸入其個人密碼才行。
李海彬透露,平臺建成后,目前已經有八十多萬家企業注冊,重慶有3萬多家。
PK
點贊
企業:便于員工管理
“我覺得這個平臺很好,能幫助企業有效地管理員工,約束其行為。”注冊該平臺的一家重慶公司負責人廖女士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她的公司規模不大,有二三十名員工,早前曾發生過員工跳槽,帶走客戶資源的情況。“所以建立這樣的員工職場誠信系統很有必要。現在公司離職的情況好多了。”廖女士說,此外,公司在招聘員工時,也能馬上查詢應聘者的既往史,對他們的優點、缺點一目了然。
在崔文的工作經歷中,她遇見過很多“閃辭”情況。據介紹,公司曾參加一些高校的雙選會,現場招聘專業對口的應屆畢業生。但這些90后學子來公司后,不少人干了沒多久就離職了。
“短的只做了一兩個月,還有的正式畢業后就沒來了。”崔文說,“閃辭”給公司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工成本。“新員工入職后,公司要投入時間、精力、財力去培養員工,還要為他們置裝。但人一走,這些付出就打水漂了。這個系統或許能對‘閃辭’的員工有所約束。”
個人:優秀者容易“上位”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大學生求職者也注冊了該平臺,“或許這會幫助我們找工作。”正在重慶一所高校念大四的王婷告訴記者,這個第三方平臺對很多優秀畢業生找工作或許有幫助。“很多學生在大學里表現出眾,但是再亮眼的簡歷,都不如學校或者實習單位的一句評價,這個平臺正好給了優秀者一個機會。”她說。
質疑
是否會侵犯個人隱私?
“我的信息如果可以被注冊用戶隨便查詢,那隱私如何保證?”曹蕭今年23歲,目前在渝中區一家網絡公司工作,擔心自己太多隱私會公布在平臺上。事實上,這也是很多求職者的困惑,在采訪中,很多優秀求職者也表達了相同的顧慮。
重慶精韜律師事務所張劍波律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求職者的個人基本信息這部分內容屬于隱私,個人職場的誠信信息這部分則不屬于個人隱私。張劍波強調,只要用人單位不將求職者的個人信息用于不法途徑,也不算泄露隱私。
企業評價如何保證客觀?
家住渝北區翠湖路的任小姐今年31歲,因為多次跳槽,目前正在找工作,“如果之前的單位對自己的評價不客觀,或者信息不真實,不是影響我現在找工作嗎?”
個人誠信檔案查詢平臺負責人李海彬表示,平臺對企業也有一套管理體系,要打分、評級。企業通常只能客觀記錄員工動態,不能發表評價。譬如,有員工“閃辭”,那么只能記錄“簽了多久的勞動合同后,干完幾個月,該員工離職”。如果要記錄員工的差錯和不良行為,那么企業需要上傳證據,做到有憑有據。另外,個人也可以登錄平臺,查看自己的檔案記錄,如發現有不符之處,可立即與企業聯系,或向平臺反映。“我們會要求企業出示證據,如果無法提供,我們會扣企業的分。這將降低企業的可信度。”
觀點
平臺應有
第三方進行監督
“建立職場人士的誠信系統是很有必要地。”昨日,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專家李志表示,誠信是當下職場中備受熱議的一個話題。“如果這個系統能良好地運作下去,那肯定是好事一樁。”
不過對于這個平臺,李志也有一些擔憂。“污點記錄時,單憑企業上傳相關證據或由個人進行舉證,還是很難保證檔案的公開公正。另外,平臺在使用初期,企業可以激勵員工好好工作,但后期員工出現失信行為時,企業又能否真實地記錄下來呢?”因此,李志建議,平臺還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就企業、高校的評價、記錄等進行監督。
此外,李志還表示,隨著時代變遷,企業對員工的考核也不再是單一工作能力,綜合素質、個性等都會有所要求。“這也要求企業、高校給予個人更加公正全面的客觀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