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最高人民(min)法院(yuan)、最高人民(min)檢(jian)察院(yuan)關于(yu)辦理侵(qin)犯(fan)公(gong)(gong)(gong)民(min)個人信(xin)息(xi)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ti)的解釋(shi)》在(zai)京發布(bu),進(jin)一步明確了侵(qin)犯(fan)公(gong)(gong)(gong)民(min)個人信(xin)息(xi)罪的定罪量刑標(biao)準。△發布(bu)會“近年來,侵(qin)犯(fan)公(gong)(gong)(gong)民(min)個人信(xin)息(xi)犯(fan)罪仍處于(yu)高發態 ...
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京發布,進一步明確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發布會
“近年來,侵犯(fan)公民個人(ren)信息犯(fan)罪(zui)仍處于高發態勢(shi)。”最高人(ren)民法(fa)院研究室(shi)主任顏茂昆坦言,在查辦案(an)件過程中,有意見(jian)反映(ying),侵犯(fan)公民個人(ren)信息罪(zui)的定罪(zui)量刑標準較為原則,不易把(ba)握;另有一些法(fa)律適用(yong)問題存在認識分(fen)歧,影響了案(an)件辦理。
上述《解釋》共十三條(tiao),包括明確了“公(gong)民個(ge)人(ren)信(xin)息(xi)”的范圍、非法“提供公(gong)民個(ge)人(ren)信(xin)息(xi)”的認定標準(zhun)等十個(ge)方面內容,將于今(jin)年6月(yue)1日起正(zheng)式施(shi)行。
01
泄露行蹤軌(gui)跡信息50條即構(gou)成(cheng)犯罪
對于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處罰,《刑法》原條文規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也就是說,在《刑法修正案(九)》之前,凡是構成此罪的最高刑期為三年。
不過,何為“情節(jie)嚴重(zhong)”?有關侵犯公(gong)民(min)個人(ren)信息罪(zui)的(de)這一入(ru)罪(zui)要(yao)件尚(shang)不明(ming)晰,缺乏定罪(zui)標(biao)準。
為(wei)此,《解釋》第五條第一款設十項(xiang)對“情節嚴重”的認定(ding)標準作(zuo)了明確規定(ding),大致涉及如下五個(ge)方面(mian):
一是信(xin)息類型(xing)和(he)數量。基于(yu)不同類型(xing)公民(min)個(ge)人(ren)信(xin)息的重(zhong)要(yao)程度,《解釋》分(fen)別(bie)設(she)置了“五十(shi)條以上”“五百條以上”“五千條以上”的入罪標(biao)準,以體(ti)現(xian)罪責刑相適應(ying)。
二是違(wei)法(fa)所得數額(e)。出(chu)售或者非法(fa)提供公(gong)民個人信息往往是為了牟利,基于此,《解釋》將違(wei)法(fa)所得五(wu)千元以上的規定(ding)為“情節嚴重(zhong)”。
三是信息(xi)用(yong)途。《解釋》將“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gong)行蹤軌(gui)跡信息(xi),被(bei)他(ta)人用(yong)于犯(fan)罪(zui)”、“知道(dao)或者應當知道(dao)他(ta)人利用(yong)公民個(ge)人信息(xi)實施犯(fan)罪(zui),向(xiang)其出售或者提供(gong)”規定為“情節嚴重”。
四是主體身(shen)份。《解釋》明確,“將(jiang)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de)公民個人(ren)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ren)”的(de),認定“情節嚴重(zhong)”的(de)數量、數額標準(zhun)減半計算(suan)。
五是(shi)前(qian)科情(qing)況。曾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xi)受(shou)過刑(xing)事處(chu)罰或(huo)者二(er)年內受(shou)過行政處(chu)罰,又(you)非法(fa)獲取、出(chu)售或(huo)者提供(gong)公民個人信息(xi)的,行為人屢(lv)教(jiao)不(bu)改、主觀惡性大(da),《解釋》將其也規定(ding)為“情(qing)節嚴重”。
與此(ci)同時,《刑(xing)法修正案(九)》還(huan)對刑(xing)法第二百五(wu)十三條之一作出(chu)了進一步完善。比如,加重法定(ding)刑(xing),增加規(gui)定(ding)“情節特別(bie)嚴重的,處三年(nian)以上七年(nian)以下有期徒刑(xing),并處罰金”。
在此基礎上,《解釋》也(ye)對這一(yi)“情節(jie)特別嚴重”的認定(ding)標準(zhun)作了(le)明確,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一是數量(liang)數額標準。根(gen)據信(xin)息(xi)類(lei)型不同,非法(fa)獲(huo)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ren)信(xin)息(xi)“五百條以(yi)上”“五千條以(yi)上”“五萬(wan)條以(yi)上”,或者違(wei)法(fa)所得五萬(wan)元以(yi)上的,即屬“情節特別嚴重(zhong)”。
二(er)是嚴(yan)重后果。《解釋》將(jiang)“造(zao)成(cheng)(cheng)被害人死(si)亡、重傷(shang)、精神(shen)失(shi)常或者被綁架等嚴(yan)重后果”“造(zao)成(cheng)(cheng)重大經濟損失(shi)或者惡(e)劣社(she)會影響(xiang)”規(gui)定(ding)為“情節特(te)別(bie)嚴(yan)重”。
02
“內鬼”作案加倍處罰
現(xian)實生活中,一些掌握公(gong)民(min)個人信(xin)息的(de)內(nei)部工作(zuo)人員泄(xie)露公(gong)民(min)個人信(xin)息的(de)案件(jian)也是(shi)時(shi)有發生,新的(de)司法解釋(shi)對“內(nei)鬼”作(zuo)案加大了懲(cheng)治力(li)度(du)。
對此,《解釋》明確,“將在(zai)履(lv)行職(zhi)責或者提供(gong)服務過程中獲得(de)的公民個人信(xin)息(xi)出(chu)售或者提供(gong)給他人”的,認定“情(qing)節嚴(yan)重”的數(shu)量、數(shu)額標準減半計(ji)算。
比如一般(ban)人提供50條高(gao)度敏(min)感信(xin)息(xi)(xi)(xi)入(ru)罪,如果(guo)是從事金(jin)融、電信(xin)、醫療等部門的人員(yuan)(yuan)提供履(lv)行職責(ze)或者提供服(fu)務過程(cheng)中獲得的高(gao)度敏(min)感信(xin)息(xi)(xi)(xi)的,25條就(jiu)夠了(le),這體現了(le)對內部人員(yuan)(yuan)侵(qin)犯公(gong)民個人信(xin)息(xi)(xi)(xi)犯罪從重(zhong)處(chu)罰的精神。
03
網站泄露(lu)公民個人(ren)信(xin)息要擔(dan)責
當(dang)前,不少(shao)網(wang)絡(luo)運(yun)營者因為(wei)履行職(zhi)責或者提供(gong)服(fu)務的需要,掌(zhang)握著海量公民個人信(xin)息(xi),這些(xie)信(xin)息(xi)一旦(dan)泄(xie)露將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和嚴重危害后果。對此,《網(wang)絡(luo)安全法》明確了網(wang)絡(luo)信(xin)息(xi)安全的責任主體(ti),確立(li)了“誰收集(ji),誰負責”的基本原則
為進(jin)一(yi)步促使網絡(luo)服(fu)務(wu)提供者(zhe)切實(shi)履(lv)行個人信(xin)(xin)息(xi)安全(quan)保護義(yi)務(wu),《解釋》第九條(tiao)規(gui)(gui)定(ding):“網絡(luo)服(fu)務(wu)提供者(zhe)拒不履(lv)行法律(lv)、行政(zheng)法規(gui)(gui)規(gui)(gui)定(ding)的(de)信(xin)(xin)息(xi)網絡(luo)安全(quan)管理義(yi)務(wu),經監管部門(men)責令采取(qu)改正措(cuo)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的(de)公(gong)民個人信(xin)(xin)息(xi)泄(xie)露(lu),造(zao)成嚴重后果的(de),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ba)十六條(tiao)之一(yi)的(de)規(gui)(gui)定(ding),以(yi)拒不履(lv)行信(xin)(xin)息(xi)網絡(luo)安全(quan)管理義(yi)務(wu)罪定(ding)罪處(chu)罰(fa)。”
04
“人肉搜索”提(ti)供個人信(xin)息(xi)屬非法
司法(fa)實踐中,一些網友未經權利(li)人同意,即將(jiang)其身份(fen)、照(zhao)片(pian)、姓名(ming)、生活細(xi)節等個人信(xin)息公之于眾(zhong),進行(xing)所謂的“人肉(rou)搜索”,那么這(zhe)樣的行(xing)為(wei)如何認定,此次司法(fa)解釋首(shou)次進行(xing)了明(ming)確。
經研究認為,通過信(xin)(xin)息(xi)網(wang)絡或者其他(ta)途徑(jing)予以發布,實際(ji)是向不特定多數人(ren)提供公民個(ge)人(ren)信(xin)(xin)息(xi),向特定人(ren)提供公民個(ge)人(ren)信(xin)(xin)息(xi)的行為屬于“提供”,基于“舉輕明重”的法(fa)理,前者更應(ying)當認定為“提供”。
基于(yu)此(ci),《解釋》規(gui)定(ding):“向特(te)定(ding)人(ren)(ren)提供公(gong)民(min)個(ge)人(ren)(ren)信(xin)息(xi),以及(ji)通過信(xin)息(xi)網絡或者其(qi)他途徑發布公(gong)民(min)個(ge)人(ren)(ren)信(xin)息(xi)的,應當認定(ding)為刑法第二百五十(shi)三(san)條之一規(gui)定(ding)的‘提供公(gong)民(min)個(ge)人(ren)(ren)信(xin)息(xi)’。”
監督方式防騙必讀生意騙場親歷故事維權律師專家提醒誠信紅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稅務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個人信用企業信用政府信用網站信用理論研究政策研究技術研究市場研究信用評級國際評級機構資信調查財產保全擔保商帳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訓
華北地區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華東地區江蘇浙江安徽上海華南地區廣西海南福建廣東華中地區江西湖南河南湖北東北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西北地區青海寧夏甘肅新疆陜西西南地區西藏貴州云南四川重慶